——讀《銘記中前行:抗戰(zhàn)英烈事跡選》

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的歷史節(jié)點,《銘記中前行:抗戰(zhàn)英烈事跡選》的出版恰似一座拔地而起的精神豐碑。新華出版社以116位英烈事跡為基石,用珍貴的歷史圖片、質樸的家書語錄與故事化敘述,將血火交織的歲月熔鑄成民族記憶的永恒坐標。這部著作不僅重現(xiàn)歷史,更讓英魂之光穿透時空,照亮今人的前行之路。
翻開書頁,英雄的面容在血火淬煉中愈發(fā)清晰。左權將軍陣前手書“何日相聚?念念、念念!”字字浸透對妻女的眷戀,卻在生死關頭以血肉之軀掩護主力轉移;趙一曼寫給兒子的絕筆信“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”,將母愛升華為超越生死的民族大義;張自忠“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,海不清,石不爛,決不半點改變”的誓言,終以熱血踐行。佟麟閣“戰(zhàn)死者光榮,偷生者恥辱”的凜然,無名士兵“若兒犧牲,望母以兒為國捐軀為榮”的家書——這些滾燙的文字,正是英魂以生命在民族豐碑上刻下的銘文,詮釋著中華兒女最深沉的家國情懷。
本書的獨特價值,在于對凡人底色的真實還原。編者摒棄刻意拔高,借行軍日記、戰(zhàn)地書信等細節(jié),讓偉大歸于平凡:謝晉元在“孤軍營”教士兵識字,彭雪楓用津貼為戰(zhàn)士添置棉鞋……這些帶著生活溫度的片段,使英烈形象可觸可感。而楊裕民投筆從戎、魯雨亭毀家紓難的壯舉,更勾勒出全民抗戰(zhàn)的壯闊圖景,印證“戰(zhàn)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,存在于民眾之中”的真理。正是無數(shù)平凡靈魂的匯聚,才鑄就了這座不朽的精神豐碑。
這座豐碑,從未止于歷史的陳列。書中英魂所昭示的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”的擔當,早已融入民族血脈,在新時代煥發(fā)磅礴力量。脫貧攻堅戰(zhàn)場上駐村干部傳承“八路軍工作隊”的紅色基因,抗疫前線白衣戰(zhàn)士踐行“生命至上”的誓言,皆是英烈百折不撓意志的當代延續(xù)。
《銘記中前行:抗戰(zhàn)英烈事跡選》不僅是一部英烈傳記,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解碼之書。當楊靖宇胃中草棉與“八百壯士”的槍聲在書頁間交織,當狼牙山五壯士的縱身一躍與馬石山十勇士“四進三出”闖敵陣的壯舉形成呼應,我們觸摸到中華民族不屈的靈魂。它證明:一個民族最深沉的力量,永遠根植于那些在黑暗中擎起火把的脊梁。他們的故事,是血火鑄就的豐碑,是英魂凝聚的星河,終將匯成我們砥礪前行的永恒光芒。